不跨省不算异地
异地就医是需要先进行提前申请的,一般情况下,由医院开具转院证明,然后再去是医保中心申请备案,完成相关手续之后,就可以去指定医院就医了。
同样,线上也可以办理异地就医的申请手续,只需要在国家医保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相关的操作即可。
具体的报销规则,由于异地就医使用医保报销涉及到参保地和就医地两地的政策,报销规则跟在参保地看病有所差别。
报销范围:以就医地的医保目录范围为准,发生在医保目录范围内药品、诊疗项目、服务设施等相关费用,纳入到实际医保的报销范围之内。
报销金额:以参保地的医保政策为准,实际包括报销的起付线、报销比例、报销的封顶线、自付范围、自费范围等等。
省内异地京就医医保报销流程如下:
1.省内异地就医指的是在参保地之外的本省其他地方就医。比如在A省b市参保,但到A省d市就医,属于省内异地就医。
2.选择医保定点医院就医。若在非定点医院就医,产生的费用不能报销。
3.确保社会保障卡正常。要确保本人的社会保障卡已在发卡银行激活,激活后才能使用。
4.入院时交社保卡刷卡就医。在办理入院手续时,将社保卡提交医院住院办理窗口。
5.医保费用在线结算。医院将通过网上系统对住院费用中的合规报销费用进行在线结算。
6.出院时收回社保卡。出院时医院将费用结算完毕后,根据预先缴纳的住院费用和报销费用,计算出个人需要承担的部分,根据费用多少多退少补。完毕后会返还社保卡。
7.出院时收取费用详单。医院窗口在费用结清后,将提供住院费用详单和医保报销金额详单。这些是医保报销费用的权威资料,需妥善保管。
8.若没有社会保障卡,就不能实现费用网上结算,就需要将出院的各种资料带回参保地社保局进行人工报销。
9.若社会保障卡不能正常使用,排除常见原因(如未激活)后,再与参保地社保局取得联系,以进一步处理,根据参保地社保局要求进行费用报销。
第一:先备案,参保人员可通过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或者参保地经办机构窗口等线上线下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第二选定点,参保人员完成异地就医备案后,在备案地开通的所有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均可享受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第三持码持卡就医,参保人员在入院登记出院结算和门诊结算时均需出示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限凭证
日前,国家医保局、财政部两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新增山西、内蒙古等15个省份为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省份。自2月1日起,全国共27个省份可依托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统一开展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运行。
据了解,2018年以来,长三角、京津冀、西南五省份相继开展区域内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截至2020年底,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重庆、云南的所有统筹地区,以及四川、贵州、***的部分统筹地区,开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双双突破1万家,累计直接结算人次突破300万。
2021年1月,新增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西、海南、陕西、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份为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省份,首批开通统筹地区89个、定点医药机构663家。
据国家医保局介绍,已办理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备案人员同步开通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服务,无需另外备案。其他有异地普通门诊就医需求的人员按照参保地异地就医管理要求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在上述试点地区的试点定点医药机构就医时,可以按照规定直接结算。
另外,跨省异地就医人员直接结算的门诊费用,原则上执行就医地规定的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等的支付范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等报销政策执行参保地规定。
国家医保局开发上线的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可提供异地就医备案功能,22个省份的170个统筹地区参保人可以依托国家统一的线上备案渠道办理备案,同时可以在线[_a***_]开通普通门诊试点的统筹地区和定点医药机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tbxdl.cn/post/3474.html